- 歡迎來到山東自考網!為考生提供山東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山東教育考試院www.sdzk.cn/為準。

山東自考0370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點押題資料
如果想要詳細的押題資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機密)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單選】
?、倏陀^條件: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部矛盾尖銳化。
?、陔A級基礎:工人階級作為一只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反對資本主
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斗爭。
2.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單選】 【簡答】
?、俚聡诺湔軐W,挺高成果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馬克思、
恩格斯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思想,徹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
對它進行了根本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谟诺湔谓洕鷮W,創始人是威廉配第,其余還有亞當斯密和大為李嘉圖。
馬克思和恩格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英國古典經濟學派的勞動價值論,在此基礎
上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塾?、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人物主要有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
3.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締芜x】
4.1847 年發表的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 1848 年發表的馬克思、恩格斯合寫
的《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締芜x】
5.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單選】 【簡答】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
?、隈R克思主義不僅包括它的創始人馬、恩的理論,也包括它的繼承人的理論。特
別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理論。
?、哿腥腭R克思主義范疇的理論學說,必須是在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基本方法、
價值取向等方面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理論前后相繼、一脈相承.在本質上相
一致。
?、荞R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
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系
的科學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是通向
實際生活的中介,處于核心地位的則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6.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征: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單選】【簡答】
?、亳R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的批判精神,還表現在它具有鮮明
的政治立場。
?、隈R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馬
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還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它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
發展而不斷發展。
關系:它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二者是緊密聯系的科學性
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論和歸宿.
7.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單選】
與時俱進的含義:只有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8.理想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社會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單選】
9.馬克思主義挺高的社會理想,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共產主
義是長期的遠大的理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
對于挺高理想來說,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體理想。
二者關系:挺高理想與共同理想,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
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實現挺高理想的必經階段和必要基礎。其次,實現共同理
想,必須堅持以挺高理想為根本方向?!締芜x】【簡答】
10.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
究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從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能從馬克思主義的一般
原理出發?!締芜x】
11.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簡答】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4)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12.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單選】【簡答】
原因:首先,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決定的。
其次,這是由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決定的。
(1)所謂理論聯系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指導,去觀察和分析社會實際、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我國今天所面臨的挺大的社會實際,就是我國
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兩種傾
向。
簡答題
1.簡述馬克思主義對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與創新。
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它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中
的合理思想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
義。馬克思徹底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對它進行了根本改造, 同
時吸收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本思想,摒棄了他理論中的形而上學的雜志,創
立了唯物辯證法。
2.簡述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系。
答: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
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
系的科學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是馬
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處于核心地位的則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3.簡述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理論來源。
答: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
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
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4.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
答:①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
?、隈R克思主義不僅包括它的創始人馬、恩的理論,也包括它的繼承人的理論。特
別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理論。
?、哿腥腭R克思主義范疇的理論學說,必須是在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基本方法、
價值取向等方面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理論前后相繼、一脈相承.在本質上相
一致。
?、荞R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
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5.簡述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理論特征
答: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征: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亳R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的批判精神,還表現在它具有鮮明
的政治立場。
?、隈R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馬
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還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它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
發展而不斷發展。
6.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關系。
答:關系:它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二者是緊密聯系的.
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論和歸宿.
7.簡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答:(1)馬克思主義挺高的社會理想,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共
產主義是長期的遠大的理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
想.
(2)二者關系:挺高理想與共同理想,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實現挺高理想的必經階段和必要基礎。其次,實現共
同理想,必須堅持以挺高理想為根本方向。
8.簡述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的內涵。
答:(1)客觀條件: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導致其內部矛
盾的尖銳化,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客觀條件。
(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反對資
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準備了階級基礎。
總之,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時代孕育了馬克思主義,同時馬克思主義的興
起和發展也開辟了新時代。
9.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
答:(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4)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知識點1 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締芜x】
2.世界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締芜x】
3.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包
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締芜x】
4.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承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屬于可知論;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認為世界是不可
能認識的,屬于不可知論?!締芜x】【簡答】
5.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區分歷史唯心主義和歷
史唯物主義的標準?!締芜x】
6.世界存在狀態:辯證法(聯系、運動、矛盾),形而上學(孤立、靜止、否認
內部矛盾)【單選】
7.世界的本質問題,實質上是世界的統一性問題。世界的統一性是區分一元論和
二元論的標準?!締芜x】
一元論:唯物主義:
?、俟糯臉闼匚ㄎ镏髁x
?、诮味蠈W唯物主義(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直觀性、不徹底)
?、郜F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挺高形態)
唯心主義:
?、僦饔^唯心主義 ②客觀唯心主義
二元論: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笛卡爾
主觀唯心主義代表:【單選】
貝克萊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集合”;陸九淵提出的“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提出的“心外無物”、“天地萬物皆在吾心
中”等。
客觀唯心主義代表:【單選】黑格爾把“絕對精神”;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萬物之根”;
神學唯心主義也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單選】
具體的物質形態。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
為火是萬物的始基;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五行雜以成百物”;在古印度
則有地、水、火、風構成萬物之說。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挺高成就,是古希臘德
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和中國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元氣說”。開辟了理解世界
本質的唯物主義方向,帶有直觀的、自發猜測的性質。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小物質單位。以一定的自
然科學材料作基礎,把原子的個性誤認為物質的共性。
8.物質是不依賴于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1特性是客觀實
在性。列寧的物質定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締芜x】【簡答】
?、偎赋鑫镔|是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實在,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谒赋鑫镔|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鬯赋隹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
(自
然科學的物質概念與哲學的物質概念,能很好地說明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9.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單選】【簡答】
(1)物質與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標志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
和過程的哲學范疇。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和運動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
物質。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沒有物質的運動。形而上學主張沒有運動的物
質和唯心主義后者主張沒有物質的運動。
(2)運動與相對靜止
相對靜止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第1,一個事物對另一個事物來說沒有發生位置
的移動。第二,事物的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即事物質的相對穩定性。
(3)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形而上學、相對主義共同
錯誤在于把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相割裂。前者把靜止絕對化,否認運動;后者只
承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10.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單選】【簡答】
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
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和伸張性??臻g的特點是三維性。時間和空間是內在統
一不可分離的。
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與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離。
時間和空間既是絕對的、無限的,又是相對的、有限的,是絕對和相對、無限和
有限的統一。
11.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締芜x】【簡答】
實踐主體是指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
實踐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實踐客體具有客觀性、對象性和社會歷
史性。
實踐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①客觀性②自覺能動性③社會歷史性
實踐有以下三種基本形式:第1,物質生產實踐。第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
第三,科學實驗。其他一些實踐形式(教育實踐、醫療實踐、藝術實踐)
12.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生活的
本質?!締芜x】【簡答】
?、賱趧訉嵺`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產生的決定性環節。
?、谖镔|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
?、蹖嵺`活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13.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締芜x】【簡答】
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事物(自然界、社會)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
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處于相
互聯系之中;
具體聯系又是復雜多樣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
聯系、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等等。
14.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聯系緊密不可分的?!締芜x】
唯物辯證法認為,運動、變化、發展屬于同一序列的范疇。
發展是指事物一種特殊的運動變化——上升性、前進性的運動變化,即事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不斷更替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
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5.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
是指喪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趨滅亡的事物。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
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締?/p>
選】【簡答】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由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和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決定
的:第1,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新事物優越于舊事物,第三,
在社會歷史領域內,它從根本上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夠得到
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這是因為:
新事物的曲折發展過程;舊事物的壓制和扼殺;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也需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歷史過程。
16.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是關于世界如何存在的兩
種根本不同的觀點。它們之間的對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單選】【簡答】
第1,聯系觀點和孤立觀點的對立。
第二,發展變化觀點和靜止不變觀點的對立。
第三,承認事物內部矛盾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唯物辯證法堅持兩點論,
形而上學堅持一點論。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和斗爭焦點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
動力。
17.唯物辯證法是由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一系列其
他范疇構成的科學體系。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質量互變
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
路?!締芜x】【簡答】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事
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聯系。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
源泉就在于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這是發展觀的實質與核心。第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于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
們的鑰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唯物辯證法主要是教導人們學會分析矛
盾和解決矛盾。
第四,承認不承認對立統一規律以及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唯物辯證法與形
而上學的斗爭焦點和根本分歧。
18.對立統一規律亦稱矛盾規律,其基本內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
雙方既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締芜x】【簡答】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兩方面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第1,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第二,矛盾雙方相互貫通。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性質。矛盾的斗爭性具有無限
多樣的表現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結的。因為首先,在矛盾運動中
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其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又是相互聯結、不可分離的。
19.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事物發
展的動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內部矛盾?!締芜x】【簡答】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1,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對穩定性,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必
要的前提。第二,矛盾雙方互相從對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第三,
矛盾的同一性規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1,在事物量變過程中,斗爭推動著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和相互關系發生變化,
為質變做準備。第二,在事物質變過程中,斗爭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
的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20.內因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締芜x】【簡答】
外因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是:①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第1位的原因。
?、谕庖蚴鞘挛锇l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情況下,外因對事物的
發展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弁庖蛲ㄟ^內因而起作用。
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們黨制定和執行獨
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理論基礎。
2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簡言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締芜x】【簡答】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矛盾觀點(承認矛盾,正確分析矛盾,并
采取恰當的方法去解決矛盾;要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堅持“兩點論”,全面地
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一點論”,防止片面地看問題)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種形式: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它
們是辯證統一的?!締芜x】【簡答】
第1,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互相聯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如果割裂了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聯系,就會導
致“白馬非馬”的詭辯命題。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互相區別的。共性只是包括了同類個別事物的共
同的、本質的東西,而沒有包括個別事物的全部內容和特點。一般比個別更普遍、
更深刻,個別比一般更豐富、更具體。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
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23.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現。它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
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另一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
衡?!締芜x】【簡答】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
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次,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系的原理,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主
要矛盾和階級斗爭)我們在集中力量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還必須注意解決好其他
社會矛盾,堅持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
明建設;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
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4.矛盾雙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方面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締芜x】【簡答】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
制約、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
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約和
影響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變的,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隨著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轉化,事物的性質也就發
生了變化。
25.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這種關系,我們在分析問題時,特別是分
析形勢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確認識事物的性質,同時也不能忽
視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轉化?!締芜x】【簡答】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
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6.質是指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締芜x】【簡答】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
物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限度(或范圍、幅度),它體現著質和量的統一。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認識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決定質的
數量限度,才能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質。在實踐上,防止“過”或“不及”。“注意
分寸”、“掌握火候”、“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實踐中堅持適度原則。
27.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締芜x】【簡答】
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事物的變
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
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
第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第三,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一方面,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另一方面,
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都是量變和質變相
互轉化的過程。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山東省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
上一篇:山東自考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知識點押題資料
下一篇:最后一頁